10月多項氫能相關政策發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指出:健全非化石能源技術標準,建立覆蓋制儲輸用等各環節的氫能標準體系。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中,提出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標準化管理,加快完善氫能標準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GB/T 31138-2022《加氫機》國家標準;市場監管總局10月9日發布的《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1990號提案的答復復文摘要》中回顧了氫能領域的國家標準工作。截至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批準發布氫能領域國家標準101項。此外,各地方政府發布了36項氫能相關政策,各地區因地制宜,結合當地資源分布、技術優勢、消納能力等因素,對氫能產業鏈有計劃、分步驟的進行規劃和推進。
氫能頂層設計和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氫市場化、規?;l展卻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礙。上游制氫環節可分為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和電解水制氫等多種方式,即俗稱的“灰氫”“藍氫”“綠氫”。石油化工大規模制氫、用氫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制氫工藝成熟,但碳排放量大,不符合雙碳目標的發展方向;綠電制氫過程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得到的氫氣純度高,是未來制氫的主要方向。但目前電解水制氫只占全球氫能產能的2%左右,用水需求約為天然氣制氫產業耗水量的兩倍,制備過程中,用電量成本高,與氫能總需求量相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其規模還無法支撐需求。因此工業副產氫所制取的“藍氫”是實現“綠氫”過程中最佳的過渡方式。
工業副產氫在中國具備產業規模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產國,每噸焦炭可產生焦爐煤氣約350-450立方米,焦爐煤氣中氫氣含量約占60%左右,可副產氫氣約760萬噸;中國燒堿年產量已達到3500萬噸以上,可副產氫氣約90萬噸;中國合成氨產能約1.5億噸/年,產生的弛放氣,可回收氫氣約10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速,截至2020年國內PDH產能達到約2000萬噸規模,以4%氫氣收率計算,PDH可副產氫氣約80萬噸,中國工業副產氫理論上可以達到約1000萬噸以上的產量規模。工業副產氫屬于分布式氫源。由于氫氣儲運難度大、成本高,而工業副產氫相關產業分布本身較為分散,天然具備分布式氫源的基礎,并且主要分布于華東、華南等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能源負荷中心,靠近下游消費市場,可以充分提高氫能的利用效率,降低儲運成本。根據中國氫能聯盟數據,目前工業副產氫的提純成本約0.3-0.6元/kg,考慮副產氣體成本后的綜合制氫成本約10-16元/kg,具備一定的經濟性。氫能源具有零碳、高效、可儲存、安全可控等顯著優勢,在工業領域,氫能將在原料和熱源的替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在交通領域,長途重型運輸脫碳作用較大;在能源領域,分布式電力系統、儲能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軍,對提高能源安全、碳中和具有重要戰略價值。
天采科技是專業從事氣體制備、分離提純技術研發及工程轉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制氫端深耕近20年,擁有多項工業副產氫運行項目。具有強大的工程轉化平臺,設立青白江分公司,專門負責生產制造撬裝裝置和程控、手動閥門,裝備化的生產,智能化、低成本,能有效地縮短工期、提高項目質量。與著名分子篩生產公司ZEOCHEM合作,生產各類PSA所需專用分子篩吸附劑,從源頭把控品質,確保吸附效果。天采科技一直致力于創新、融合與發展,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革命,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指示下,天采科技將積極響應,號召業內同好,與各位朋友攜手,聚焦氫能等清潔能源領域,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突破技術瓶頸,加強技術交流與戰略合作,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同實現“30·60”雙碳目標。
(部分內容源于網絡信息整理,僅供分享)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在今年的兩會上,“氫能”成為代表與委員們建言的高頻詞之一?! 「鶕嚳傉揪W統計,在今年兩會上,共有10多位業內代表與委員根據當前各自領域氫能產業的發展狀況提交了比較具體的提案和建議。歸納起來有兩點: 一是普遍認為,我國的氫能產業發展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仍處于政策扶持及市場培育階段?! 《轻槍Ξ斚挛覈鴼淠墚a業鏈在“制、儲、加、用”等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了......
甲醇制氫基本概念甲醇與水蒸氣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通過催化劑,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 發生甲醇裂解反應和一氧化碳的變換反應,生成氫和二氧化碳, 這是一個多組份、 多反應的氣固催化反應系統。反應方程如下:CH3OH→CO+2H2(1)H2O+CO→CO2+H2(2)CH3OH+H2O→CO2+3H2(3)重整反應生成的H2和CO2, 再經過變壓吸附法(PSA)將H2和CO2分離,得到高純氫氣。甲醇制......
隨著世界朝著能源部門脫碳的方向發展,清潔交通考慮了兩種主要方法:電池電動汽車 (BEV) 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FCEV)。 目前,全球關注的焦點是使用可再生電力為 BEV 解決方案的電池充電,或為 FCEV 解決方案使用水電解生產氫氣。 人們普遍認為可再生電力是 100% 無碳的、經濟上可行的,并且有足夠的數量來支持運輸部分。 本文反映了這些假設,并提供了支持新興清潔交通解決方案的替代方案??稍?.....
甲醇制氫并不像煤制氫為我國主流制氫產業,所以甲醇制氫的裝備制造、工藝技術并不完善。加大對于在甲醇制氫裝備方面的技術創新的力度,促進裝備制造技術在全球領域的領先地位,積極推廣和普及國產甲醇制氫裝備的市場占有率。......